STAR BIT 2020/12/15
隨著國人食安意識抬頭,近年來台灣積極發展食品溯源技術,做好源頭管理保障民眾食的安全。在國外,更有業者透過區塊鏈技術為傳統的溯源系統升級,例如有業者採用智能合約來記錄生產者到終端消費者的每段交易流程,每筆數據皆在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上標註時間,讓流程有新加入參與者時便可及時觀察並更新資訊,進而提高整體生產鏈之生產力,協助業者便於管理庫存及優化自動化效率。
舉例來說,全球資訊商 IBM 也看準區塊鏈技對在食品安全的發展前景,早在幾年前提出 「IBM食物信任平台 (Food Trust)」溯源平台,提供消費者公開透明及明確責任歸屬的食品生態圈系統,更以許可、永久、共享為準則的記錄方式, 串連食品供應鏈中的生產者、加工者、經銷和零售商,將每筆移轉運輸交易資料都詳細確切地紀錄在區塊鏈上,任何一方透過該平台即可查詢移轉資訊,強調在幾秒鐘內便能追蹤產品去向。當食品出現問題時,能在第一時間追蹤問題食品流向,有效減少交互感染、擴散、食物回收等不必要的浪費和成本。
此外IBM食物信任平台也提高供應鏈資料能見度,改善產品新鮮度、延長上架時間及減少產品損失。跨國零售巨擘沃爾瑪 Walmart 也加入該平台,以旗下蔬果菜供應商率先參與區塊鏈追蹤系統。沃爾瑪集團位於中國的分公司因三聚氫胺毒奶粉事件,特而為中國市場提供嬰幼兒奶粉的區塊鏈溯源查詢,確認所銷售之進口奶粉所有成份來源,降低家長對婦幼食安恐慌感,這一樣是採區塊鏈的不可竄改資料的特性,提高顧客的信任度。除此之外,法國連鎖超市家樂福 (Carrefour)也參與了 IBM Food Trust平台計畫,方便顧客追蹤農產品從生產到超市的完整歷程。
回到台灣國內情勢,亦有業者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農業品溯源管理,甚至將相關農檢驗證資料上至區塊鏈,生產供應鏈透過區塊鏈的交易紀錄而自動形成溯源履歷,促進供應鏈的透明化。 如奧丁丁(OwlTing)集團提供到『稻米區塊鏈溯源計畫』,從農田種植開始,利用物聯網技術( Internet of Things )紀錄稻米的生長時程,將詳細的種植細節皆紀錄在區塊鏈上,讓顧客在購買稻米時,得以了解所一份實用的米飯背後的故事來源,將真實的生長環計詳實地提供給消費者。
和農產品相關的還包括有心溯源餐廳平台,該平台經由農委會輔導,將產銷履歷驗證產品從產地、加工、分貨到餐廳都完整紀錄的平台。已計畫導入區塊鏈技術結合現有溯源平台,對接農委會產銷履歷加工系統,產銷履歷驗證的相關農牧產品與原料資訊都會紀錄在鏈上,包含分裝、加工、運輸末端零售至餐廳等資料,甚至是透過菜餚菜譜呈現在消費者面前,充分體現『從牧場到餐桌』的食物生產歷程。
有心溯源將與區塊鏈技術商合作,採區塊鏈技術打造出公開且不可竄改食品履歷溯源系統,消費者僅需掃描餐廳菜單上的QR Code,便可看到餐廳所使用食物的完整的旅程。該業者嘗試解決國內對食安溯源存在不信任、不確實的痛點,舉例來說,有些餐廳為求便宜行事節省成本,所張貼的產銷溯源證書常常內容與實際進貨肉品有出入,或申請認證已久的泛黃證書。消費者無法確認盤中佳餚來源,也就有不信任的問題,因而才會提出『區塊鏈溯源平台』概念,確實地依據餐廳進貨數量與時間更新紀錄,隨時追溯跟證明餐廳進貨的確切數量與時間,這解決了「買1公斤驗證食材來誤導消費者其餘食材也通過驗證」的問題。
有心溯源預計將平台應用在近期熱議的豬肉食安議題上,透過區塊鏈系統,追溯國產豬肉的農場來源細節、批號、加工工廠和加工數據、到期日、存儲溫度等產品資訊,將每一個流程的資訊都記載在安全不可竄改的區塊鏈數據庫上,可隨時查看豬肉的原產地及每一筆中間交易的過程,紀錄過程可鉤稽上下游產量,避免生產過程被參雜進口肉品或『洗產地』的疑慮,以此確保商品都是經過檢驗的,加強消費者信心。
溯源技術應用的必要性在經濟發展過程與市場監管制度的壓力下,存在關鍵性的信任問題,大多數企業為求良好商譽,逐漸了解建立溯源制度的必要性,並把產品溯源的基礎建設視為產業內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地位。如今更可採區塊鏈技術強化對商品正本清源,區塊鏈未來應用也可結合企業資料庫,亦可發揮現有的點數代幣經濟,利用區塊鏈發行企業型代幣,有利於提高顧客忠誠度。新技術的加入勢必會引起舊有制度的震盪,卻能提升更安心便利的生活型態,冀盼台灣的相關業者能將區塊鏈技術善用在食品溯源系統上,共同為國人提供更加安心的食安保障。
補充資料:
作者:Michelle
匯率轉換器
熱門貨幣
貪婪指數
礦工費 & 處理時間 (Ethereum)
Fastest
~m
Gas Price (gwei):NaN
Fast
~m
Gas Price (gwei):NaN
Slow
~m
Gas Price (gwei):NaN
礦工費越高將會加快您的交易處理速度
本網站不支援IE,請使用Chrome瀏覽器以達最佳瀏覽效果。